乡村振兴讲话汇编20篇(全文105300字)

目录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13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奋力开创陇原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25
    魏国强同志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汇报会上的讲话 49
    在全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6
    在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70
    在乡村振兴战略水利三年行动计划动员会暨全市农村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5
    县委书记李松殿在2018年重大重点项目暨乡村振兴大会启动仪式上的讲话 84
    在全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7
    陶方启在市政协四届八次常委会议暨“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乡村振兴”资政会上的讲话 101
    在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会上的讲话 107
    在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18
    杨维俊同志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127
    
    杨长亚同志在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141
    县长叶修堂在全县三级干部暨乡村振兴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151
    余涛同志在襄阳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162
    在全县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议上的发言 169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起好步 173
    张戈书记在在大武口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会上的讲话 178
    在全市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进会上的讲话 192
    张占林在东胜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3

***: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我们以这个题目进行集体学习,目的是加深对这一重大战略的理解,明确思路,深化认识,切实把工作做好。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我一直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看,有的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农业发展跟不上,农村发展跟不上,农产品供应不足,不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大量失业农民涌向城市贫民窟,乡村和乡村经济走向凋敝,工业化和城镇化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会动荡,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里面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领导体制和国家治理体制问题。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能力、有条件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我
们自力更生,依靠农业农村支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快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我们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把握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富有成效的。这些年,我国农业连年丰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总体和谐稳定。特别是几亿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长时间、大范围有序有效转移,不仅没有带来社会动荡,而且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下决心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
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二、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概括,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其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新时代“三农”工作必须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来推进。
长期以来,为解决好吃饭问题,我们花了很大精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在,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6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7%,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均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农产品
供给极大丰富。相比较而言,农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差距相当大。农村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们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就是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我们一直强调,对“三农”要多予少取放活,但实际工作中“三农”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要扭转这种倾向,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干部配备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本世纪初,我国刚刚实现总体小康,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党就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这在当时是符合实际的。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农业主要矛盾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农民群众有更高的期待,需要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
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反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质的提升,体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美丽家园的追求。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重点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是要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的体现。我们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按规律办事。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我国乡村振兴道路怎么走,只能靠我们自己去探索。
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
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是我国许多地方农业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各地都像欧美那样搞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多数地区要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
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我国很多村庄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保持完整。很多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实行自治和法治的同时,注重发挥好德治的作用,推动礼仪之邦、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社会建设相辅相成。要继续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并不断总结推广。
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我们一开始就没有提城市化,而是提城镇化,目的就是促进城乡融合。要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要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增加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贫困村和所在县乡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脱贫攻坚,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将消除绝对贫困,但相对贫困仍将长期存在。到那时,现在针对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举措要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这个问题要及早谋划、早作打算。
    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弱的村要靠好的党支部带领打开局面,富的村要靠好的党支部带领再上一层楼。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关系。
    第一,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坚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聚焦阶段任务,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想在前面,切忌贪大求快、刮风搞运动,防止走弯路、翻烧饼。
? ?第二,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关系。
党中央已经明确了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各地要解决好落地问题,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实施方案。编制村庄规划不能简单照搬城镇规划,更不能搞一个模子套到底。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因村制宜,精准施策,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要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善于总结基层的实践创造,不断完善顶层设计。
    第三,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从农业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出发,聚焦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民和集体的关系、农民和市民的关系,推进农村产权明晰化、农村要素市场化、农业支持高效化、乡村治理现代化,提高组织化程度,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放开搞活农村经济,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要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农村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阵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有一条是我一直强调的,就是农村改革不论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把耕地改少了、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把农民利益损害了。这些底线必须坚守,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第四,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
    要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发展和民生短板,让亿万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科学评估财政收支状况、集体经济实力和群众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投资规模、筹资渠道、负债水平,合理设定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超越发展阶段,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市政协十三届六次常委会优秀发言文稿摘登

    日前,市政协十三届六次常委会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专题协商议政,建言献策。其中5位常委、委员的发言被评为优秀文稿,现摘选刊登如下。?
  
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李清旺
  
    乡村振兴支撑在农业,发展农业关键在品牌,只有发展优质高效品牌农业,才能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一、继续在农业品牌培树上下功夫,厚植品牌农业支撑力。一是做“大”品牌规模。建议农口部门着眼农业品牌“量”的增加,围绕拓展农产品品牌规模,重点加大粮食饲料深加工、生猪屠宰、设施蔬菜、小杂粮、干鲜果品等农业产业品牌的培育力度,力争有更多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及农产品品牌纳入国家和省市知名品牌的“盘子”。继续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力争每县市区确定1—2个主导产业,大力开展形象设计,厚植文化内涵,打造更多区域公共品牌。二是做“强”
    品牌实力。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着眼于农业品牌“质”的提升,建立品牌目录制度,定期进行发布,加大省市县政策支持;制定品牌评价标准,组织各县市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评选工作,以竞争机制倒逼产品品牌做大做强。三是做“优”品牌链条。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着眼于农业品牌链条化,围绕完善农业品牌全链条,加强农副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一批专用、优质、稳定的生产基地,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与原料基地有机结合,把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农副产品加工发展优势,不断推动农业品牌化、高质量发展。?
    二、继续在农业品牌推介上做文章,增强品牌农业影响力。一是加强宣传攻势。建议宣传部门加强品牌农产品的宣传和引导,努力构建纸媒有板块、电视有画面、电台有声音、网站有动态、微信群有消息、朋友圈有喝彩的农业品牌多视角、多领域、立体化宣传新格局。二是创新营销方法。学习借鉴山东利用航空公司飞机餐桌板广告位加强宣传的“空中博览馆”做法,相关部门要继续组织品牌企业积极参加上海(国际)世博会、廊交会等活动;充分利用正定机场邢台农产品精品展厅,开发“农业+旅游”项目,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我市农业品牌。三是提升推介层次。要从推介半成品到推介具有科技含量及独创精深加工产品,从“游击战”发展到主攻大超市、大卖场或大城市设立营销窗口的“阵地战”,以铺天盖地之势把我市农业品牌推介到国内外。?
    三、继续在农业品牌扶持上动真招,提升品牌农业竞争力。
    建议进一步研究完善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应给予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一定要给好、给足,重点扶持壮大一批有特色、前景好、潜力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全面提升品牌农业市场竞争力。在财政支持方面,落实好中央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强化对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等品牌创建的激励奖励措施,每年通过奖补、贴息方式给予大力支持。在金融服务方面,坚持每年举办3—5次银企对接等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最大限度解决企业贷款难题。在企业用地方面,建设用地向农产品加工项目倾斜,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增产能用地需求。在产品认证方面,加快“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步伐,重点加大“南和金米”“威梨”“浆水苹果”等区域品牌打造力度,力争创建一批叫响国内外的农业知名品牌,推动我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于着力培育我市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议?
龙赛
  
    农业特色小镇作为一端连着城市,一端连着乡村的节点,以特色农业类资源为依托,具有绿色生态、美丽宜居、民俗文化等特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点,也是达到“产业兴旺”要求的路径之一。?
    一、依托区位资源,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农业特色小镇的建设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形成地方“名片”。一是找准鲜明区位优势。依托拥有一定人口经济规模、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的行政建制镇,选择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或历史悠久的区域,重点进行大规模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小镇。二是选择培植支柱产业。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经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优势产品,并努力提高其市场化、专业化、集约化水平,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三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龙头企业要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推动特色产业结构升级;要注重构建企业核心业务与小镇发展相结合的创新生态系统;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产业链条上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等各相关主体,建立公平的利润分配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布局城镇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加强与土地、交通、卫生等部门规划的衔接,同时与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可邀请专业机构参与制定特色小镇总体规划,注重根据本地实际区域特征,科学规划小镇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布局,形成“一镇一风格”。二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地区水、电、路、气、讯、房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大力发展电商平台,完善垃圾收集转运等硬件设施,着力打造“智慧小镇”
    。三是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完善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加强健康乡村建设,提高小城镇管理水平,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提升小镇的生活质量、品位和舒适度。四是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推进“厕所革命”,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三、加大政策引领,强化要素保障支撑?
    一是土地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特色小镇的用地指标倾斜,保障特色小镇建设基本用地,同时,鼓励盘活存量和低效建设用地,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二是资金方面,加大政府农业资金引导力度,以政府引导资金为杠杆,撬动民间资本,吸引更多资本下乡。建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用于支持特色小镇的基础和公共服务建设;利用龙头企业投资、政府融资、农民出资等投融资模式,市场与农户合作经营,收益分红等经营模式,实现资金投入最大化。三是人才保障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加强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等机构的合作,鼓励本地高素质人才或农民工回流,加大对乡村自身人才的培训力度,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培育文明乡风助推乡村振兴?
焦璞
  
    乡风文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乡村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建议从以下四方面持续用力。?
    一、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实现“文化小康”。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四有”要求,以农村为重点,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结合群众实际需求,大力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农村倾斜,让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鼓励民间文化能人领办群众自办文化队伍,引导他们投身乡村文化建设,活跃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推进具有地方本土特色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二、传承弘扬优秀文化,发挥教化作用。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推动农耕文化的合理利用。加强对各地富有地域特色的优秀文化的挖掘宣传,如魏征、郭守敬、宋璟等古代历史名人文化和董振堂、吕玉兰、李保国等现代英模人物,以及抗大陈列馆、前南峪的红色文化,重视吸收其先进文化营
    养,在传承中弘扬真善美、在创新中丰富文化内涵。通过开展传统古村落(如巨鹿的柳洼、沙河的王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四股弦、梅花拳等)的普查及保护和合理开发,充分利用文化遗产、红色印记开展宣传教育。充分运用传统家规、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三、探索基层治理新体系,确保社会稳定。以自治为本,通过“两委”换届,建立易记易懂易行、惩恶扬善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用群众教育、监督群众。以法治为基,经常性开展法律宣传,引导群众学法用法、办事懂法、遇事依法。以德治为根,加强孝道文化的弘扬和宣传,提升文明素质、促进家庭和睦。同时,要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村霸、地痞,持续净化乡村社会生态。?
四、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良好风尚。进一步深化文明乡村创建活动,突出抓好乡风民风、人居环境和文化生活建设。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士等新乡贤作用,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倡导科学文明卫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132444.html
(0)
上一篇 2022年9月30日
下一篇 2022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