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汇编(13篇)

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汇编(13篇)

目录

    1.2022年度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打算 2
    2.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15
    3.2022年自然资源工作全年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23
    4.XX市XX县生态环境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32
    5.国家统计局太和调查队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40
    6.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47
    7.区统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 59
    8.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 65
    9.市供销社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76
    10.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心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86
    11.县科学技术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92
    12.县行政审批服务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 101
    13.县应急管理局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 113

2022年度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打算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认真践行***总书记提出的“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和争当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决策部署,对标一流,创新实干,切实提高企业群众办事的满意度、获得感。全市政务服务工作连续三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全市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指标连续二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今年1-3季度政务服务指标监测位居全省第一。
    一、2022年工作回顾
    (一)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坚定不移强攻一号改革工程
    1.全面铺开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不断健全审批体制机制。一是市本级及永修县、共青城市、经开区、柴桑区等一市四县(市、区)行政审批局有效运行,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自2021年5月以来,市行政审批局完成了18个部门127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累计办理各类审批3.2万件。2022年4月,修水县等10个县(市、区)经省政府同意列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单位,并即将批复,年底有望实现市、县两级改革全覆盖。二是全面开展全市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四减一优化”专项行动。积极组织自查和清理简化,实现减环节1720个、减材料2065项、减时限19216个工作日(在法定审批时限基础上)、政府收费应减必减、审批服务进一步优化,让企业群众享受改革福利。三是积极推进市、县两级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编制公布《九江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2年版)》,实现事项名称和依据的统一,规范后的事项总数358项,除法律规定清单之外无许可。四是进一步完善审批管理制度,划转的127项行政审批事项动态调整为一般205项、较大127项、重大34项,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五是开展依法精准赋权落实省级赋权.我市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积极承接省级赋权事项,九江经开区承接25项,共青城高新区承接47项,同时,将省级85项下放委托行政许可事项融入我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一并公布;开展市级精准赋权,印发《九江市赋予国家级开发区市级权限指导目录(2022年)》和《九江市精准赋权事项目录(2022年)》(56项),有力推进了“园区事园区办”和“乡镇事乡镇办”.
    2.全面推行“受办分离”改革,创新推出“市县同办”服务。为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加快实现以部门为中心向以事项为中心转变,今年2月,市本级成立改革专班,高标准推进通用综合窗口建设,构建事项集成服务“大综窗”,整合市农业农村局、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港航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财政局、市司法局、市工信局等26家市直部门,将621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纳入8个无差别通用综合窗口办理。创新将市级权限124项事项统一委托至16个县(市、区)受理实现“市县同办”服务,着力打造“以事项为中心”和“市县一体”的政务服务新模式。自3月9日运行以来,市本级通用综合窗口共受理12085件,办结出件11929件。今年在通用窗口建设市县联动同步发力,每个县市区都设有主题综窗,基本上都有无差别综窗。截至目前,全市综合窗口数为972个,其中市县两级分类综合窗口854个、自设无差别通用综合窗口118个。
    3.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推进个人企业全生命周期改革。根据企业群众实际需求,围绕企业从开办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重要生命周期阶段,按照不同应用场景、业务情形,将多个相关联的“单项事”合理归集,梳理形成政务服务“一事通办”事项清单。通过一线调研梳理、事项场景颗粒化、整合材料表单、优化再造流程、编制办事指南、试点县区推进、下发全市铺开实施方案,大幅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实现多个事项“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窗(端)受理、一网办理”,为企业群众提供主题式、套餐式服务。截至目前,市县两级共推进个人、企业及项目“一件事一次办”158个,上线赣服通和政务服务网74件,其中,个人类29件、企业类45件。
    4.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改革。先后推行联合验收、深化区域评估、创新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证等改革,扎实推进工程建设专区一站式审批,市本级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65项事项,已进驻事项49项,全程网办事项13项,因场地等原因不进驻事项3项;在全省率先推出水电气通信广电“一站式”报装和水电气通信广电外线接入并联审批,率先开设“水电气共享联办窗口”,首创联合辅导改革,率先扩大新建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实施范围,审批时限压缩至12个工作日,审批环节压缩为10个;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电子证照,已启用全流程电子证照29项。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改革。按照“一事思维、一链办理、一码通行”原则,全方位加强企业全生命周期改革系统集成。控制项目全生命周期审批时限,在经开区试点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基础上,在中心城区退出以“招拍挂”方式取得建设用地的房屋建筑工程“拿地即开工”改革,将企业开办与立项批复并联审批,创新“拿地即开工”专窗,提供全天候定制化服务。
    (二)多措并举便民利企,奋勇争先打造一流政务环境
    1.持续推进“一门办”。为深入推进政务服务“进一门”,对市本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政务中心的进驻情况进行专项摸底调研和督促整改工作,市本级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共计1721项,涉及市直相关单位53家。其中,依申请类行政权力事项1253项,公共服务事项468项。除涉及安全保密等特殊因素未进驻以外,市本级政务中心实际进驻事项为1670项,进驻率为97.04%。积极推进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全面完成“进一门”改革,多次对各县区政务服务事项“进一门”改革情况进行指导督促,全市共198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平均进驻率95.87%。
    2.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帮代办。以“党建”为引领,扎实开展政务服务“党建+帮办代办”,印发《扎实开展政务服务“党建+帮办代办”努力打响九江红色“小赣事”品牌工作方案》,不断优化政务服务帮办代办制度,努力打响九江红色“小赣事”品牌。同时,与中国邮政合作,签署《九江红色政务+邮政代办合作协议》,制定出台《九江红色政务+邮政代办合作方案》,梳理红色“小赣事”代办事项清单103项,建立九江市红色“小赣事”帮办代办队伍,16个县市区共计红色“小赣事”帮代办员2877名,其中市政务服务中心55名。全面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党建+政务服务+邮政服务”的联动帮办代办服务体系。
    3.大力推广“网上办”。全面推进网上申报,依托电子证照系统加快推进电子证照的应用,切实减少企业群众办事申报材料,将服务送到群众“网上、掌上、指尖上”。目前,电子证照系统全市已进驻337个部门,开通本地证照242种,上线率100%;承接省级证照257种,累计制证签发电子证照246万余张。系统中市县两级涉及电子证照的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5904项,配置用证事项4889个,其中市本级配置用证事项822个、县市区配置用证事项4089个。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45类证照和批文注册和电子印章采集工作,与九江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完成了21种电子证照联调与开通上线。支撑了免证办大厅免证办理事项应用,实现了电子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无房证明”、电子身份证、不动产权证、教师资格证、退休证等20种高频常用个人和企业证照免提交,“赣服通”九江分厅开通了“无证办理”专区,上线“免证办”事项324项。
    4.积极推动“异地通办”“跨江通办”。为着力破解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往返跑”等问题,积极推动“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模式,与“粤鄂皖湘桂黔”等6省17市共同构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机制,推进“标准规范、相互授权、异地收件、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业务标准。根据上级改革要求,持续加强与长江中下游三省六市的政务服务主管部门沟通衔接,草拟了《长江中下游三省六市政务服务“跨江协作”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按照“统一标准、相互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模式,强化长江中下游三省六市政务服务跨层级、跨区域、跨业务共享应用。今年,省政务服务办将九江纳入首批试点地市,并提供“政务驿站”系统平台支撑九江开展特色“跨江通办”政务服务。依托省级政务驿站,构建九江黄冈“跨省通办”新模式,按照“应上尽上”的原则,已录入九江跨省通办事项140项,推动“跨江通办”事项“掌上办”、“指尖办”。目前,全市已实现“跨省通办”事项160项、“省内通办”事项438项、“全市通办”事项825项,解决了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往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
    (三)技术赋能做优平台,全方位构建一体化服务新模式
    1.着力打通惠企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在全省率先构建集“查办送”一体、市县一体的惠企政策服务平台基础上,高标准推进“惠企通”平台建设,打造一体化、融合化惠企通平台。出台《九江市惠企政策资金兑现“直通车”工作方案》,按照“上下联动、市县一体、分步梳理”原则,加强惠企通平台应用,统一编制事项梳理要素标准和办事指南模板,全面规范事项名称、事项类型、办理流程等核心要素,线上依托惠企通平台、线下打造惠企兑现专窗,建立了统一受理、分类流转、审核确认、兑现支付、结果反馈的惠企资金兑现服务流程,推动“惠企通”平台事项全流程管控、高质量上线,同时强化同财政部门的联合协同,实行惠企政策事项与江西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精准匹配,实现惠企资金高效审核、高效拨付。截至2022年11月30日,“惠企通”九江分厅上线事项1690项(全省第2);累计申报量5570件(全省第4);累计办结量5283件(全省第4);累计兑现金额46170.05万元(全省第5);累计兑现企业数3859户(全省第4),累计企业注册数54138家(全省第7)。
    2.大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平台功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多次积极主动与省公管办、省信息中心、省公共资源交易系统软件公司、市发改委、市财政局采购办、市数字发展中心等部门沟通协调,在全省率先建设电子档案管理系统、音视频监控自动刻录存档系统、在线预约自动抽取评标专家系统、管理评价系统,率先促成数字证书在线办理,全面实行使用数字证书(CA锁)评标,提前实现政府采购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完成政府采购监管及移动交易项目方案,全面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平台服务功能,逐步拓宽远程异地评标范围,实现跨省专家资源共享,与安徽安庆、阜阳两地通过“易彩虹”远程异地评标系统进行远程异地评标合作。目前市本级全流程电子化率、不见面开标率及投标保证金退付率皆为100%。2022年截止到10月份,市本级进场交易941宗,交易金额143.92亿元。不见面开标489宗,交易额132.57亿元。“远程异地评标”192宗,交易额34.90亿元。外地企业中标占比69.32%。本地企业中标占比30.68%;为企业开具投标保函204.08亿元;免除政府采购保证金2.98亿。参加不见面投标企业8.66万家,节约企业费用4300多万元。
    3.深化拓展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功能。在12345市民服务热线基础上,依托“赣服通”、营商环境投诉专窗等线上线下多个渠道,创新打造了九江市市场主体问题建议办理工作平台,12345系统与“赣政通”系统对接,各级领导可随时查阅市场主体问题及办理情况,自今年1月14日九江市场主体建议平台上线以来市场主体问题建议办理总数3700余件,按时办结率99.72%,回访满意率96.63%。完成了九江市12345热线与省12345热线全量数据对接工作,省市两级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与110报警服务台互联互通,从源头上分流了110非警务警情事项。2022年,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共受理有效工单37万件(热线接听电话逐月攀升,由最初每月不到1万上升到现在每个月超5万),接收率为99.67%,办结率99.04%,满意率均达98.06%,承办单位整体配合度较高,各项工作运行平稳有序,充分展示了一个办实事、敢担当、负责任的政府形象,“12345有事找政府”更加深入人心。
    4.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一是以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落实公共数据开放机制,按要求梳理标致政务数据资源需求清单,分批推动更多高频事项实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实现从网上能办向网上好办、群众愿办转变。二是扎实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智慧政务一体化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技术赋能持续巩固我市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和基础,目前项目进入财评阶段。三是持续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评估指标优化提升,网上可办率、即办件占比、承诺时限压缩占比、零跑动占比等指标从7月初的全省后三,经过调度、推进、落实、提高,现所有指标均进入全省前三,如全市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34%、即办件占比达92.00%、“零跑动”占比达94.84%、承诺时限压缩占比达94.86%。四是推动自建业务系统与“一窗式”平台对接,目前市本级现有自建业务系统22个,除不涉及企业群众办事的部门内部管理系统外,59个自建系统实现与“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全市各地各部门认领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国标)2.37万项,为企业群众提供“网上可办”事项2.36万项,网上可办率达99.34%。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务服务基础不扎实。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水平低,在政务服务事项名称、依据、类型、编码的“四同”上有待加强,基层服务机构和场所名称不规范统一,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支持和兜底服务职责不明确,市、县、乡还未形成统一的最小颗粒化事项清单,乡村两级的政务服务体系覆盖范围不全、乡村两级职能定位认识不到位。个别县区场地建设还未完成,少数县区政务服务事项还未实现“进一门”或者进驻率低。
    (二)改革创新亮点不多。对标意识还不强,比学赶超的改革氛围不够浓,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不多。
    (三)“网上办”数字化水平不高,数据共享、数据应用、电子证照应用推广不高。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信息共享不足,仍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等现象。所谓的共享停留在“数据通而不动”,数据应用受到限制,涉及民生领域的水、电、气等公共数据归集协调困难,数据共享及应用场景不多,多数不能进行数据实时交换。归集的数据量不大,数据质量不高,难以实时、高效地为地区和部门提供个性化、定制化数据服务支撑,数据价值和效益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三、2023年工作打算
    (一)以改革创新为突破点,助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一是全面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不断完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确保各县(市、区)行政审批局运行正常,推动“一枚印章管审批”在全市铺开,打造一流行政审批服务环境。二是做好全市行政备案清单编制工作,进一步推动行政权责清单管理常态化、规范化。三是不断深化工程项目审批改革,深化审批标准化,定制更加符合需求的“主题式”项目类型、审批流程;优化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推出远程视频会商、会审、踏勘、“项目参谋”等特色功能,加大智能化场景应用。四是持续深化“一事通办”,推动更多事项上线赣服通,制定政务服务“一事通办”事项清单,全面推广个人企业全生命周期改革成果,积极打造全省、全国亮点。五是全面推进“受办分离”改革,将更多事项纳入综合窗口,提升综合窗口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以事项为中心”和“市县一体”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向纵深发展。六是加强审批监管协同,健全审管衔接机制,做到“审批事项前台化、服务管理后台化、审管分离联动化”。
    (二)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一是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编制、发布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数据同源、动态更新、联动管理。推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等与政务服务事项基本目录的同类名称、类型等要素一致。推进县、乡政务服务进一门。二是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升级改造,推动养老、医疗、教育、就业等群众关心、基层需求迫切且有承接能力的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办理。将部门高频政务服务整合纳入智能自助服务终端并向基层和公共场所延伸,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办”“就近办”服务。三是积极开展相邻城市点对点“异地通办”,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异地可办”,强化“异地通办”专窗功能,为异地办事提供更多快捷便利服务。四是以党建为引领,加快推进“党建+帮办代办”,全面打响九江红色“小赣事”品牌。五是2023年底前,结合实际情况,在2022年的基础上再推动各地各部门再梳理发布不少于10%的关联电子证照、电子材料的事项清单,并实现应用场景清单。
    (三)以数字赋能为支撑点,推进线上线下双向融合。一是优化全市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资源,畅通诉求渠道,高效受理诉求,提高便民利企服务水平,强化热线整合,打造专家坐席亮点,优化诉求办理流程和工作机制,实现市民服务热线电话“接得更快、分得更准、答得更好、办得更实”。二是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为总枢纽,推动依托一体化平台整合对接各级、各类线上线下政务服务系统,进一步推动社会面的市县两级自建业务系统与“一窗式”综合服务平台办事业务系统对接。三是构建“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惠企政策简便快速兑现服务体系,动态调整惠企政策库,积极推动惠企政策“免审即享、即审即享和承诺兑现”。四是持续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提升项目建设,推进跨省异地评标,极加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服务平台——“长江链”。五是不断完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平台,深化“一网选中介”,引进优质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中介服务市场,推动中介服务减时降费、提质增效。
    (四)以作风建设为切入点,提高党员干部整体素质。一是持续开展“改作风、树新风、抓落实”专项治理行动,全面转变干部工作作风。二是加强干部培训教育,继续开展“每周一课”制度,让干部长见识、长本领,做新时代的政务服务工作好能手、行政审批工作多面手。三是坚决落实家风家教等制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重视家庭建设,珠珠家教家风。四是加强日常监管,健全制度机制,严明工作纪律,强化工作考核,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政务服务工作队伍。
    政务服务永远在路上,我局将坚决扛起“做示范、勇争先”的光荣使命,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九江政务服务环境“全省示范、全国争先”,为打响“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贡献九江力量。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2022年是党的x大召开之年,在党的十九大精神及***总书记指引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工信、市科技局的指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局紧紧围绕省、市、县的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保持战略定力,提振发展信心,积极主动作为,较好地完成市、县下达的各项指标,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局2022年工作总结如下,并提出2023年工作思路。
    一、2022年科工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科技和工业经济稳健运行
    今年共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7家,增幅28%。积极发动县域内科技型企业入库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3家。湖南甜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申报了湖南省专家工作站,东安湘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了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东安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组织申报了湖南省众创空间平台。为20家企业兑现高新企业技术奖补资金520万元,全县完成技术合同登记68个,交易额6.06亿元以上。我县科技专家服务团人数达86人,在省级特派员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李运虎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通过联村、联企业,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助力企业增产、农民增增收。针对东安特色产业,开展了山羊、油茶、沃柑种植技术培训,受益群众达1000 余人。
    2022年度,我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平稳。1-9月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入统4家;规模工业增加值1-8月同比增长9.8%,全市排名第一;用电量1-9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14557千瓦时,同比增加28.3%;工业用电量累计7222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9.11%;工业实缴税金1-9月累计完成31206万元,同比增长135.43%;全市排名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技改1-9月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1%,全市排名第七;工业技改投资1-9月同比增长8.0%,全市排名第四;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分别完成普通上云200家、深度上云60家,上平台40家,超额完成任务;“千百十”工程推动了工业经济加速发展。在“千百十”工程推进过程中,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一手抓运行调节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手抓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经济整体上呈现“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活力增强”的良好格局。
    (二)三大支撑八项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算力支撑:通过联合行动,协调解决了一系列的纠纷。截止到目前已完成305个5G基站的建设开通工作,其中电信完成56个站点的建设任务,联通完成127个站点的建设任务,移动完成122个站点的建设任务。
    2.动力支撑: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采用上年度数据。2021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报数完成8.76亿元,完成比例220.8%。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成技术合同登记68个,交易额6.06亿元以上,超额完成年初任务3亿元。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考核2021年数据,东安为85.98、增速55.16%,增速排第一。在当地工作的外国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数,东安共有外国人才2人,今年新增1人,完成比例100%,排全市第二。
    3.产业发展“万千百”工程。连续2个季度考核排名全市第一;与市工信局对接汇报4次,请市工信局产业投资科科长唐绍金同志带领县科工局长王湘钧到省工信厅产业投资处汇报。准备在省工信厅内刊发表东安县“百十亿“工程经典做法。市工信局有意向推荐东安县为典型。
    (三)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指标完成情况。
    1.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理。东安县委县政府把清欠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紧紧围绕清欠既定目标,周密谋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全县无新增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拖欠账款持续为零,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万千百”工程。连续2个季度考核排名全市第一;与市工信局对接汇报4次,请市工信局产业投资科科长唐绍金同志带领县科工局长王湘钧到省工信厅产业投资处汇报。准备在省工信厅内刊发表东安县“百十亿“工程经典做法。
    (四)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氮肥厂棚户区改造工程。主体工程和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均已完成,目前在组织补办各项手续和完善验收资料,待全面验收合格后可组织实施分房和拆迁原址。
    2.永州市火工园区建设工程。项目位于永州市东安县与冷水滩区交汇处,总投资8.1亿元,规划总占地面积约702亩,规划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48个月。项目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占地97.52亩,投资约9500万元,建筑面积约4700平方米,目前一期主体已基本完工,同时做好了二期项目建设的立项报批和前期准备工作。
    (五)上级各项任务坚决完成。
    一是疫情防控工作紧抓不懈。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局的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成立了科工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在做好本系统干部职工及家庭的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有效保障了全县的物资保障工作。二是认真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经进一步核实,我局乡村振兴挂驻点紫溪市镇乐园村完成了21,22,23组三个组的污水处理工程规划,并在施工中。积极协调,协助县交通局完成了过村紫黄公路4公里的修补工程,为民办了件大实事。积极筹备资金6万元完成了通11一16六个组,乐园水库边的危桥加宽加固工程。争取乡村振兴局资金29.6万元,完成19,21,22,23四个组二千米水沟改造工程。三是推进禁毒工作全面开展。我局成立了“东安县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禁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东安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2022年禁毒工作实施方案》,以“6·26”国际禁毒日为契机,举行禁毒宣传进企业活动,动员全民关注禁毒工作、积极参与禁毒斗争。另外在科工系统组织科工局全体党员干部及国家工作人员签订禁毒承诺书,与工厂、企业签订禁毒责任书,在开展禁毒工作的同时,建立完善台账制度,并定期交由局禁毒办汇总。四是严抓安全生产工作不放松。今年以来,我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全局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做到安全生产常抓不懈,警钟长鸣。首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为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局实行“一岗双责”和三包责任制,做到安全工作有人管、有人问、有人抓,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先后成立了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三防工作领导小组,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统筹、指导局各股室开展反恐、三防、消防安全工作,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其次,深化专项整治,进一步消除重点领域安全隐患。今年来,根据上级的部署要求,我局对生化技术监控化学品、危险化学品、工业盐等领域进行了摸底排查行动,无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问题。同时开展对局下属企业、局出租场所、局干部职工(住宅)进行消防安全检查,针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隐患立行立改,已完成登记、造册。五是县委巡察提出涉及的问题,认真落实整改;通过整改落实,改进工作作风,推动我局各项工作,做到了谋实事、出实招、做实功、求实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2022年,我局各项工作虽然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有:
    1.科技支撑不足。科技支撑作用不强,科技创新环境欠优。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机构少,研发人员少。全社会研发投入统计单一,大部分集中于入统规模企业,县内无高校、科研院所入统,医疗系统研发也无入统口径。奖补落实兑现效率不高,对高企奖补资金兑现周期过长,其中2021年5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仍未兑现,企业申报积极性不高。
    2.科技经费投入不足。2021年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0.47%,比全市的2.13%低1.66个百分点,比全省的2.79%低2.36个百分点。受新冠感染疫情等影响,地方经济发展滞后,县级财政举步维艰,2022年全县财政科技投入大幅增加,但保持与全市平均水平齐平仍有一定差距。
    3.高企发展滞后。我县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还不强,缺少科技含量高,对地区发展有显著牵动力的高新技术产品更缺。目前筛选上报的企业,其自身条件离高新技术企业也有一定的差距,大部分的专利都是通过转让获得,而不是自主研发获得,企业成长性指标也不高。遴选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企业少,高企申报难度逐年递增。
    4.受疫情和市场需求、市场价格的影响,建材、传统冶炼行业及轻纺制鞋行业冲击明显,呈下滑趋势。红狮水泥受房产行业不景气的影响,产能不能完全释放;华维节水业务暂未大范围拓宽,营收及税收未达预期;传统冶炼焊剂行业受原材料价格影响等原因,处在盈利与亏本的边缘,产能均未全部释放。
    5.红狮水泥受环保压力影响,产能不能完全释放;华维节水业务暂未大范围拓宽,营收及税收未达预期;传统冶炼焊剂行业受原材料价格影响及限电等原因,处在盈利与亏本的边缘,产能均未全部释放。本年度新引进的企业(如美弘、鸿富邦、太田服饰)等企业均未成规模,达不到规模以上企业的入统要求,短期内难以“补位”。
    三、2023工作思路、目标及措施
    2023年预计,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入统10家,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10%以上,工业用电量同比增加10%以上。2023年争取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9亿元以上,全县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2.5%以上。建立创新服务平台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20家以上。全县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达23家。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0个,完成交易6亿元以上。
    一是要再挖潜力,扩大“四上”企业增量。要按照《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预期目标和市政府为落实全年经济增长工作任务关于指标重新调整的新要求,掌控进度,加强督查,再挖潜力,鼓励、引导更多的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充分利用省市有关扶持政策,引导企业破解资金难题,尽快出台“四上”企业奖励办法,推动更多“四下”企业进入“四上”笼子。
    二是要引导扶持,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加强引导伟丰服饰、毅荃服饰等传统产业升级,培育自主品牌,提高技术含量,增强竞争力。强化服务意识,引导、鼓励、扶持我县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和人才,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省转型升级转型资金助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以我县中小企业成长培育库为依托,重点培育扶持特征明显企业,争取年底前再认定一批示范企业,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引导力,以技术创新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技术改造推动产品升级、技术升级、设备升级,促进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酿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要精准施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总揽, 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高四新”这一全新发展定位,以“大招商,招大商、选好商”的理念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首先,要“去库存”,先行消化已经引进的项目,推动项目加速落地。其次,继续坚持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及实施精准招商等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招商,吸引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物联网等新兴战略产业项目和高科技含量大型项目落户我县。
    四是要提升企业创新意识,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中介服务机构中的代理人顾问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继续加大力度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经常性互动,解决企业生产发展中的技术瓶颈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通过继续开展产学研合作,弥补企业人才技术不足。协助相关部门出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人才落户我县;听取企业需求,举办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在科技项目申报、政策宣讲、高企认定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建议及辅导。
    

2022年自然资源工作全年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的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工作要点和政府工作报告,立足“三高四新”发展战略,积极践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尽职尽责保护自然资源,尽心尽力保障县域经济发展,在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22年自然资源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
    1.履行政治领导责任,意识形态持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研讨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社会主义简史”,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12次,完成党支部书记、委员补选工作,办理行政应诉案4起,复议案1起,回复信访件129件,累计发表各类新闻报道40余篇,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加强。
    2.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积极创建清廉机关。强化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和清廉机关创建,积极营造“清廉机关”创建浓厚氛围,集中开展违规借贷谋利问题专项治理及“严惩庸懒散、推动闯创干”自查自纠行动。制作“清廉单元”宣传专栏4个、“清廉文化”标牌10块、廉政警示2处,签订《清廉家庭承诺书》294份,印发《工作通报》4期,批评教育、通报批评、诫勉等组织处理干部职工13人,行政警告、党内严重警告、行政撤职处分干部职工4人。
    3.持续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干事创业激情。坚持“筑巢引凤”引人才、“关口前移”育人才、“有序流动”聚人才、“搭建舞台”激人才,打破论资排辈现象,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选派1人到省厅、4人到市局相关业务处室跟班学习,引进1名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土建测绘类专技人员,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培训1243人次。职级晋升49人,内部交流干部23人,提拔11人,免职5人,把一批忠诚干净、表现优秀、敢于担当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实现思想作风“破冰提能”,干事创业激情明显提升。
    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积极组织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开展敲门行动,上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开展排查,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2次抽调8人到鹤城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25人参加卢峰镇5个社区疫情防控核酸采样工作,全局未出现一例确诊或疑似病例。
    5.精准把握资源政策,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山背花瑶梯田景区观光索道一期等26宗建设用地项目获省、市政府批准,获批面积1505.484亩。12月份预计上报省、市政府批准项目19宗,用地面积约326.09亩;供应土地192宗、面积1442.23亩,其中划拨供应土地37宗、面积838.16亩;出让155宗,面积604.07亩,收缴土地价款4.2729亿元。交易耕地占补平衡节余指标450亩,收益6000万元;交易增减挂钩指标195亩,创收2070万元,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有力。
    6.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投入800万元用于全县耕地保护工作,制定《溆浦县“田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定位、定量、定人管理,做到一田一牌、一牌一人和网格化巡查监管。设立乡镇级田长50个、村级田长412个、网格田长1660个,制作田长制公示牌437块,全面建成县、乡、村三级田长及网格田长责任体系,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59.22万亩,连续17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基本农田不减少。
    7.紧扣发展第一要务,构建城乡规划新格局。持续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三线划定和耕地保护“一张图”工作,召开县规委会7次、技术评审会10次,完成13个专题专项,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5次,正在编制专题专项11个,启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成227个村庄规划编制,超额完成省市任务57个。城镇开发边界规模3204.96公顷,远高于市局下达的增量指标。
    8.狠抓行业安全生产,筑牢生命安全屏障。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动摇,完成“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扎实开展汛前排除、汛中巡查、汛后复查,摸排临坡切坡建房2789户、地灾隐患点302处,验收地质灾害应急工程28处,处置灾险情35次,紧急避险转移群众30317人次,连续多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抽调55人参与全县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及百日攻坚行动,配合相关部门排查自建房213602栋,鉴定经营性自建房6842栋,整改房屋1475栋,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9.纵深推进生态修复,奋力守护绿水青山。砂石土矿规划已获省厅批复,正在编制第四轮矿规,新设砂石土矿6个、保留1个、关闭注销34个,封堵废弃矿洞617个,封闭非法开采点14个封闭,扣留挖机14台,遣散作业人员140人。抓实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提质改造工作,完成11家绿色矿山建设,超额完成4家。办结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件17件,“夏季攻势”砂石土矿专项整治顺利销号,深子湖硅砂矿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程全部完成。
    10.坚持高压打击态势,维护自然管理秩序。印发《关于加强自然资源执法工作的通知》,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3件,处理12336平台举报违法线索4起、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线索17户,拆除违建项目8处,移送纪委4件、财政7件、公安1件、相关部门处理 15件,收缴罚没款200余万元,2022年违法用地实现“零”增长。
    11.用心办好民生实事,营商环境更加优化。37个“多测合一”项目全部线上办理,税务、住保中心等部门入驻不动产登记专区,赋权长沙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开展抵押登记业务,设置了多测合一、维修基金、税费收缴等办事窗口,在今典小苑、大盛郡府2个楼盘开展“交房即交证”,真正实现专区内一站式办结、“一网通办”和新建商品房开发项目“交房即交证”。办理不动产权证书14933本、证明5337份。协助征收契税3140.4万元、维修基金1608.3万元,协助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20.2亿元。
    12.编制住宅标准图集,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对北斗溪镇坪溪村等4个村派驻工作队12人, 派出结对帮扶和结对联系责任人88人,结对帮扶32户、结对联系338户,拨付北斗溪坪溪村、茅坡村和龙潭镇芙蓉村、栗山村等村乡村振兴工作经费共计12万元,想办法、出措施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编制印发《溆浦县新时代农村住宅设计标准图集》至各乡镇,推进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主要成效及亮点
    1.高位推动耕地整治,耕地恢复居全市第一。全力推进耕地恢复整改工作,县委书记郑湘、县长杨廉喜亲自交办、亲自督办。县纪委监委、县委县政府督查室紧盯目标,全程监管,工作专班挂图作战,实行“每天一提示、每天一调度、每天一通报”。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实补足任务59.22万亩,净减少耕地核查入库2622.26亩,整治耕地恢复任务11426.26亩,位居全市第一。
    2.率先安装铁塔天眼,铁塔哨兵作用凸显。在全省率先安装79个铁塔监测摄像头,对县域的耕地、林地、水域、矿区全覆盖监测,实现“人防”向“技防”的转变。目前共预警31起,其中“非农化”22起、“非粮化”1起、疑似违法建设3起、森林火情5起。“看得清、快识别、能预警、全处理”的“铁塔哨兵”作用初现。尤其在火情监测中,做到了起火即发现,为及时灭火赢得了时间,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认可。
    3.精准实施边沟工程,防灾经验获全省推广。精准实施“小边沟”工程在今年6月多轮洪灾中发挥了积极防御作用,连续多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副县长张勤焕在今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作典型经验发言,并获全省推广。
    4.推进“月清三地两矿”,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按照 “一地一策”,对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等进行 “地毯式”清理核查,全年处置闲置土地9宗、违法用地103宗、净地攻坚闲置土地项目4个、批而未供项目22个,批而未供处置率达53.05℅,闲置土地处置率达82℅,低效用地处置38℅,提高了土地高效利用,盘活了土地资源资产,实现土地综合效益最大化。
    5.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多项工作获省激励。第三次国土调查获评省厅先进单位,自然资源行政执法查处案卷获评省厅优秀案卷,《溆浦县自然资源工作》获评省厅优秀文稿,我县被纳入全省自然资源铁塔视频监测“先行县”,农房一体化发证工作获省政府奖励资金60万元。
    三、存在问题及不足
    1.项目落地推进难。房地产市场购买力较低,土地征拆矛盾增多,供地压力巨增,部分项目规划不符合条件,严重影响用地报批工作。土地财源难以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2.矿产需求矛盾大。我县矿山大多已过期,还未办理延续登记,环保问题突出,而建筑砂石、炭质板岩、矿硅砂矿和花岗岩矿等矿产品需求日益增多,供需矛盾日益加大。
    3.环保整治任务重。我县矿山经过多年的开采,对地质环境破坏较大,环保问题突出,整治任务重,压力巨大。
    4.行政执法执行难。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而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不足,未形成执法合力,难以禁止非法占地和偷采矿现象。
    四、形势分析
    1.耕地占补平衡困难。2022年度上级下达我县需恢复耕地面积为5893.99公顷,拟分10年完成。而我县地形属山地、丘陵,用于耕地开发的地块、面积不多,开垦出来的耕地质量不高,满足不了耕地“占补平衡”的需要,将限制县域经济的发展。
    2.产业项目用地减少。截至12月我县获批项目用地总面积33.5734公顷,同比增长51%。其中耕地12.8895公顷,占比38%,同比增长60%;公益类项目20.5194公顷,占比61%,同比增长423%;住宅类项目12.0840公顷,占比36%,同比增长34 %;产业类项目0.9696公顷,占比3%,与去年同比减少80%。
    3.超额完成土地储备计划。2022年我县土地储备计划30宗,面积72公顷。截至年底,完成土地储备33宗,面积124.1929公顷,超过年度储备计划172.49%。
    五、2023年工作打算
    1.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忠诚干净担当队伍。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在空间规划、土地审批、矿产资源管理等重点岗位的风险防控工作,建立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2.聚焦工作主线,服务县域经济中心大局。优化自然资源供给时序和结构,积极向省市争取用地指标,推动重大项目“应落尽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
    3.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占补动态平衡。全力推行“田长制”,实现“占优补优、占一补一、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加大耕地恢复整治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4.科学谋划布局,打赢空间规划攻坚战。强化规划管理,严格“三区三线管控”,加大规划岗人员的学习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持续推动国土空间规划。
    5.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优化生态保护和建设格局,全面推动矿业转型发展、资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和绿色矿山建设,压实矿山企业生态修复主体责任。
    6.加强地灾防治,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乡镇主体责任,严格控制农民高坡切坡建房,扎实稳妥实施邵怀湘桂岩溶地湖南沅水项目,筑牢地质灾害防治生命防线。
    7.严格执法监察,切实维护自然资源秩序。进一步完善执法监察机制,加快自然资源行政执法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将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对新增违法“零容忍”。
    8.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在优化审批流程上精准发力,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和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延伸服务,化解涉土涉矿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积案,打造审批流程少、办事效率快、服务水平优的一流营商环境。
    

XX市XX县生态环境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一、环境质量状况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2月24日,全县大气主要考核指标PM2.5平均浓度为39.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6天,优良天数比例为76.7%。(预计全年能够完成市级下达PM2.5年均浓度目标46.5微克/立方米及以下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6%及以上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值。)PM10平均浓度为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
    (二)水环境双百达标。全县3个国考水质断面(涡河三桥水质断面、上桥闸上水质断面、四方湖闸上水质断面)和2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城西水厂、新城自来水厂)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三)土壤环境整体安全。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污染土地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总体安全。
    (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有力有序。全面完成2021年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组转办94个问题整改。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我县2个问题(开发区水环境问题和跃进沟水环境问题)正在序时推进;市纪委交办13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完成6个,剩下7个问题正在加快推进整改。
    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协同增效,持续开展源头替代管控和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深入挖掘大气环境容量,2022年减排烟(粉)尘21.508吨、二氧化硫41.949吨、氮氧化物84.718吨、挥发性有机物15.083吨,为重大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的环境要素保障。充分发挥三级网格化精准管控作用,今年共巡查交办并整改完成大气环境污染问题180项,完成率100%。落实秸秆禁烧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完成了全年卫星监控零火点目标。
    (二)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状况排查,实施饮用水源地标准化建设。持续推进北淝河下段水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并持续改善,今年以来北淝河下段出境断面水质稳定在地表水Ⅳ类以内,4次达到Ⅲ类标准,初步统计,可获得市财政300万元的生态补偿金。全力推进在用县级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测站点建设全覆盖工作。
    (三)稳步实施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一住两公”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启动虹桥化工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编制完成《农村畜禽养殖规划》。扎实开展农村四项工作,目前已完成市级下达的19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13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6个乡镇驻地生活污水提质增效以及17条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四)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大力推进非现场执法监管,9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21家企业完成自动在线监控安装联网。加强现场执法监管,持续推进“1+1+N”反馈问题、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和市纪委交办的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深入实施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常态化排查和“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行动,累计出动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企业次数900余家次,累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0件。强化“党建+信访”闭环管理,共计受理并回复各类环保信访件429件,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环境问题。
    (五)全面提升为企服务水平。实施“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应用,对壹石通等重大项目建立常态化环评调度机制,审批时间压缩法定时限的30%。截至目前,共计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65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备案162件。深化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1773个固定污染源已纳入监管范围。强化入企指导帮扶,开展“个十百”行动结对帮扶,组织指导全县42家企业参与环境信用评价,帮助2家环境信用受损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六)积极谋划生态环境治理项目。XX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一期项目,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已经通过省厅专家评审。同时,积极谋划争取生态环境部土壤污染资金库项目。编制完成《XX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XX县城区规划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以及《北淝河流域国控断面“十四五”水质达标规划》等指导性文件。
    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2022年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稳中向好、持续向优的基础还不稳固,对照上级相关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式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仍较为缓慢,一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仍然存在,突出环境问题仍会反弹。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难度较大。大气方面,部分施工建筑工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六个百分百”落实不到位,存在物料露天堆放、场地积尘、运输车辆带泥上路和沿路抛洒等问题,乳泉大道柴油货车禁限行管控不力,抓拍系统未能使用。水环境方面,国控四方湖闸上断面水质不稳定易反弹,芡河湖省控断面水质恶化趋势严重。土壤污染治理方面,虹桥化工污染地块修复治理进度和“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开展进度缓慢。
    二是环保基础设施欠账较多。新老城区雨污分流不彻底,雨季汛期污水直排入河道,对河道水体水质污染严重。全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较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不理想,管网覆盖不完善,收水率较小。
    三是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进较慢。市纪委交办13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中,农村污水处理PPP项目问题和XX经开区龙亢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未投入使用问题逾期仍未完成整改,混凝土搅拌站清理整治不彻底,稻米加工企业季节性环境污染突出。
    四、2023年工作打算
    我们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继续围绕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总体要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任务。
    一是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依托大气网格化监管体系,推行精准施策,坚决落实“五控”措施,强化对涉及工业企业、新城区的施工工地和高皇产业园及进出车辆监管力度,加强对新城区的主要道路保洁,增加雾炮作业频次,尽快启用乳泉大道柴油货车尾气抓拍系统等,扎实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要以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重污染天气应对为重点,加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工作,持续推进大气质量改善。按照稻米加工企业整治专题会议要求,开展全面排查整治,规范落实好污染防治设施,确保所有稻米加工企业各项大气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是水污染防治方面。加强对涡河、芡河、北淝河、茨淮新河上下游等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管理,县乡村各级河长要将涡河、芡河、北淝河、茨淮新河污染防治作为日常巡查的重要内容,发现问题及时交办,各乡镇村要落实好属地责任,加强排查整改,强化截污控污措施,确保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并持续改善。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巡查,部门和乡镇要根据各自职责,全面清理整治我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问题,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加大对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力度,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乡镇驻地生活污水提质增效行动。继续推进乡镇黑臭水体整治,在巩固提升今年17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的基础上,认真谋划申报明年农村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在这里要强调,加快推进跃进沟环境问题整治进度,确保按时完成,恢复水环境功能。
    三是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继续开展建设用地风险管理,怀投集团和经开区要持续推进虹桥化工和意明化工污染地块修复治理和管控工作。加快“一住两公”地块污染状况调查,国土部门要及时梳理“一住两公”地块清单,积极与环保部门沟通,加快调查进度。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面排查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按照畜禽养殖问题排查整治专题会议要求,积极推进全县畜禽养殖规划工作落实,规范养殖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规范养殖排污行为。
    四是突出环境问题排查整改。
    1、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工作。
    11月30日上午,郑栅洁书记在全省推进2022年第三季度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我们按照“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原则,主动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细化责任,做到责任到人,切实压实排查和整改责任,开展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按月逐项建立问题、任务、标准、责任“四项清单”,实施清单化管理。于每月25日前,将排查出的问题报县环委办。县环委办对排查形成的问题清单,录入全省的“1+1+N”突出生态环境整改调度系统。同时,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情况开展调度督办,对零报告的乡镇组织抽查核实。
2、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回头看”工作。这项工作市县环委办都已经下文进行了安排部署,主要是对2017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2018年“回头看”反馈问题、2021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以及在此期间的群众信访件反映问题、2017年和2019年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及在此期间的群众信访件反映问题、历次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大起底、回头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等已整改完成的问题,开展全覆盖“回头看”工作,文件对具体时间、任务要求、工作方式等都进行了明确。请各单位和乡镇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落实,认真开展回头看,现场核查要全面、细致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uxingwenku.com/248385.html
(0)
上一篇 2023年1月14日
下一篇 2023年1月14日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